第两百四十七章:列国时局,秦国内斗初显,终于露面的长安君(1 / 11)

    赵王偃大怒,本想拿李牧回来问罪。

    他已经是王了,不是太子了,这些贼子怎么还敢指责他,不听他的命令?

    郭开劝谏不可,详叙原因:

    李牧看似无名,其掌握的实际权势还要高过廉颇、乐乘。

    赵国边境,无论何事,皆是李牧一言而决。

    从武将本职打仗上看,李牧懦弱无能,不是良将。

    但从对赵国贡献而言,边境只有李牧在时才不需要赵国本土供给,还能够反向输血。

    乐乘伐燕能立奇功,吸引胡人注意的李牧功不可没。

    先王赵孝成王对李牧极度宽容,答应了李牧“国家不涉生死大事,可不归邯郸”的要求。

    如今廉颇、乐乘皆去,李牧便是赵国最有权势的大将了。

    他们现在最需求的就是武将支持,需要的是稳稳当当接手权力,是以绝对不可以问罪李牧。

    赵王偃听之从之,将问罪王令改为解释手书,发到边境李牧手中:

    【国家是否混乱,在于寡人,和女人有何干系?】

    不在朝堂,不明邯郸发生何事的李牧阅之,很欢喜。

    他从这封王上手书中,看到了一个威严、自承其责的赵王偃。

    有这样一个英明敢为的王,即便是娼女为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