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少年下聊城,名声落燕臣(1 / 17)

    【具有这三种情况的人,国君不用他作臣子,而乡亲们不会跟他来往。】

    【当初假使管子长期囚禁死在牢狱而不能返回齐国,那么也不免落个行为耻辱的卑贱名声。】

    【连奴卑和他同名都感到羞耻,何况社会上的舆论呢。】

    【所以管仲不因为身在牢狱感到耻辱,却以天下不能太平感到耻辱。不以未能随公子纠去死感到耻辱,却以不能在诸侯中显扬威名感到耻辱。】

    【因此他虽然兼有犯上、怕死、受辱三重过失,却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他的名声比天下任何人都高,光辉照耀着邻国。】

    【曹沫作为鲁国的将领,多次打仗多次失败,丢掉了五百里的土地。】

    【当初假使曹沫不反复仔细地考虑,仓促计议就刎颈自杀。那么,也不免落个被擒败将的丑名了。】

    【曹沫不顾多次战败的耻辱,回来和鲁君计议。】

    【在齐桓公大会天下诸侯时。】*

    【曹沫凭借一把短剑,在坛台上逼近齐桓公心窝。】

    【其脸色不变,谈吐从容。】

    【多次战败丢掉的土地,只此一次便都收回来,使天下震动,诸侯惊骇。】

    【使鲁国的威名在吴、越之上。】

    【像这二位志士,都是不顾全小的名节和廉耻,才得以得到大的名声和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