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宗商品(2 / 5)

欢闷着头赚钱。只是时势逼人,如今他在国内已没有对手,谈到这种海外经营的事情,真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也难怪会表现的强势起来,前年在国家信息战略会上如此,现在依然这样。

    好在杨星的强势还是为了利国利民,并且出了这个会场,大部分时间他都拒绝媒体采访,很少发表对国内政策的意见,不想哗众取宠,更无意为中央政策制定施加压力,因此他觉得杨星无论出于公义还是私利,让他当海外抄底团的领头人也算实至名归。

    而杨星如此积极争夺带头大哥的位置,除了的确有为自己企业谋利的因素外,也存了为国争利的念头,不想好事变成坏事。他自信有他把关,至少海外投资不会发生重大失误。这次会议上对使用外汇储备的争论如此激烈,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种投资获利在民众眼里那是理所应当,如果投资失利要遭面临难以承受的口诛笔伐。为何政府选择购买美国国债,就是因为它是目前风险最小的投资,而其他投资项目一旦失败,是要承担很大责任的。

    这几年曾连续发生过几次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重大失败案例,去年初才成立不到两年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因为在进口棉花交易中被套牢,损失掉了十亿元资本金中的一半;年底作为国家物质储备体系中重要一员的中国国家储备局也在国际铜期货市场上走了麦城,一位交易员在伦敦铜期货市场建立了15万吨到20万吨的铜空单,结果铜价大涨,亏损了好几亿美元。

    结果出现了很吊诡的局面,一边是大家认为国内做期货水平低,需要到海外市场实地打拼经验,一边却是屡战屡败损失了公帑,被人千夫所指,如果这个局面不改观,这次会议上大家指望的海外抄底无疑是镜花水月,因此杨星考虑只有让中星这样有过辉煌战绩的企业站出来牵头,才能给行动增添信心,也便于杨星发挥他的本事,配合“先知“的能力,做到尽量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一番讨论后,终于确定了海外抄底计划可行,并由中星带头,杨星也不推脱,立即拿出准备好的方案,对外汇储备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