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 / 2)

有一个说法,“人25岁后才长脑子、3o岁后就会变得松弛“。

按照村里虚岁计算年龄,她已经算不清自己是多少岁了。

习惯了拥有精神寄托的她,终于开始试着去了解自己、探索自己,可是探索的过程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没有那么顺利。

她喜欢文字,但好像又没有喜欢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只是不知何时种下的读书和写作的种子,不管什么事,坚持就会有收获,是吗?一头扎进细节里,不愿花费太多心思思考方向和市场,或许她就是一个随心随性的人吧。

虽然这种随心随性需要很多人的守护,她足够幸运,从小有父母和哥哥的爱与守护,什么都不用操心,把学习这件事做好就行。

但那时的她记得,最困扰她的是情谊。

并没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理所当然“的亲情上,而是去抓住那些友情。

她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加上即将成家,渐渐懂得了一些“鸡零狗碎“,但又没那么彻底。

好像终于懂得,感恩家人为她构建的温室,虽然急切地想要打破玻璃罩,但能力不够,也克服不了“懒“的本性。

或许是习惯了被迫努力,为他人而努力,在自己身上很难找到当年的热血与心无旁骛。

任由文字流淌着,最有梦想的时刻是考研的时候以及找工作想要进入心仪的行业时,如果说梦想是阶段性的,很难想明白漫长的一生要追求什么才正确,那对于当下的她来说,便是去赴和领导的半年之约、和对象的一年之约。

人不论处在何种情景中,都可以努力去学习,也可以积极乐观。

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她消沉了好一阵。

每天惧怕上班、焦虑未来,经历了半年的熟悉阶段,单就工作内容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的,只是总觉得开窍没那么快,总沉浸在“应该是怎样“的抵触现实中,而非面对各种情景自己有几种选择的理性思考。

接受感性的自己,感性和敏感也是独特的天赋,如同善良纯真一样。

工作后她遇到了oo后不同的思想,不管是独身享乐主义还是工作上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一面是躺平的声音,一面是成长和知识的焦虑,好在没有多余的人际关系需要处理,那些害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