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保准没错!
我闭着眼都能找到那地儿。”
胡冷老头儿气喘吁吁,肥胖的身躯在雾气中艰难地挪动,一边走一边擦着额头的汗:“哎哟喂,这可累死我了,真希望快点到地儿。”
他的脸涨得通红,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绵软无力。
就这样,路人、师父和胡冷老头儿在糟老头子的带领下,于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
四周寂静得有些压抑,那安静程度,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唯有他们踩在松软泥土上的脚步声,“噗嗤噗嗤”
,像是大地在轻轻呼吸,以及偶尔踩断枯枝出的“咔嚓”
声,尖锐又突兀,打破这仿若凝固的夜的宁静。
每走一步,他们的身影便在月光与树影间交错,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他们穿梭其中,像极了在一幅神秘画卷中游走的行者,那树影摇曳,又似画卷上的笔触在微微颤动,为这场奇遇更添了几分如梦似幻的色彩。
果然,在黑暗中前行不到五十米,三间被篱笆围起来的房子若隐若现。
那篱笆歪歪斜斜,像是小孩子心血来潮随意堆砌而成,透着一股质朴的憨态,又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随性与不羁。
有的木桩已经微微倾斜,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岁月的风雨中摇摇欲坠;有的地方藤蔓肆意攀爬,嫩绿的叶子相互交织,为这略显破旧的篱笆编织出一件生机勃勃的绿衣。
仔细看,篱笆上还有一些小小的虫洞,那是时光留下的独特印记。
抬眼望去,三间房子静静矗立在夜色之中。
屋顶由厚实的茅草铺就,层层叠叠、错错落落,恰似老人头上那凌乱却又满是故事的白。
每一根草叶都像是一个岁月的记录者,在月光温柔的轻抚下闪烁着细碎微光,恰似点点繁星坠落其上。
微风轻轻拂过,草尖随之轻轻颤动,出细微的沙沙声,仿若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悠悠岁月:也许是曾经那些阖家欢乐的日子,也许是面对风雨时的坚韧与不屈,桩桩件件,都被封存在这一方茅草屋顶之中。
屋顶的茅草,历经长久的日晒雨淋,部分已然变得枯黄黯淡,就像饱经沧桑的面容刻满了岁月的沟壑。
可即便如此,它们依旧顽强地坚守着岗位,紧密相依,为屋内的人遮风挡雨。
无论是春日里轻柔的微风,夏日里狂暴的骤雨,秋日里瑟瑟的冷风,还是冬日里纷飞的大雪,这茅草屋顶从未有过丝毫退缩,默默承担着一切,守护着屋内的一方温暖。
墙面由土坯垒成,土黄色的墙面在月光的映照下,散着柔和而温暖的色调,恰似冬日里的暖阳,给人以安心之感。
凑近仔细端详,便能瞧见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那是雨水一次次冲刷、时光一点点雕琢的独特印记。
有的地方,土坯表面被雨水冲出一道道细密的凹槽,像是岁月的指纹;有的地方,因长期的风吹日晒,土坯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成了独特的图案,仿佛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有些土坯的边缘已经磨损,圆润而光滑,像是被无数只手反复抚摸过,这些手或许是辛勤劳作的主人,或许是玩耍嬉闹的孩童,它们见证了曾经的热闹与沧桑,承载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窗户是用简单的木板制成,没有过多的修饰,质朴而纯粹。
木板之间的缝隙宽窄不一,从里面透出一丝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摇曳闪烁,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这里的生机与活力。
这丝光亮,虽然微弱,却如同一盏希望之灯,在寂静的夜里,为疲惫的旅人指引着方向,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向往,渴望走进屋内,感受那份温馨与安宁。
院子里几株不知名的植物在微风中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