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档次(2 / 6)

重活传说 无奈的舞者 2402 字 8小时前

天她才身临其境感受这个全国首家的万元村。

陈家村全部都是洋气的小二楼,她注意到村里有好几家都停放着摩托车。有一条柏油路横贯整个村子,路两旁建有一溜青砖房,每扇门上都挂着牌匾,有阅览室、娱乐室、健身房、小卖部、理发馆等等、还有家小饭馆。看这里规划的如此齐整,她有种进入城镇的感觉。

紧挨道牙旁有一所大院子,院门口书着敬老院三个大红字,笔力遒劲张扬,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当她来到陈浩爷爷家的时候,注意到家门口整齐地停着好些辆车,连京城牌照的车都有,还有几辆是黑体字打头的政府用车。

八十年代,私家车几乎没有,专车已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能开车前来给老爷子拜寿的人,自然不是简单人。

进入院内,她发现这所院子跟前面看到的院子结构相同,贴着喜气剪纸的窗户高大明亮,东西厢房整齐有致,显示着主家的干净舒适。院子里竖着根高高的木杆,上面架着天线。那时节收看电视节目全靠这玩意,有些人家架在屋顶,信号不好人还得上去拨弄天线的方向。即便是这样全国也没有几个台,还得先录制好再到点播放,根本没有二十一世纪全天播放那么一说。

她在心里羡慕陈家村的人,别地方的村民还在为口粮奋斗的时候,其它地方的市民还挤在大屋子里一起看电视时,陈家村人竟然能足不出户地享受电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尤其是她当时所在的疙瘩村,不但没通上电,全村连一座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中央提倡,先让一部分富起来,富裕起来的陈家村和她呆过的好几个村子比,委实是天与地的差距。

陈浩见众人盯着家里的电视,笑着说道:“肃县三新电子的产品,第一批货全给了陈家村,怎么样?要不要配制一台。”

王建青立刻脱口而出:“要。”

计划经济,顾名思义是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当然,在物资困乏的年代,计划经济便成了国家对资源的分配,出现了凭条购买的现象。要知道,当时的***跟计划生育时超生孩子的指标一样难求。而且有了***,还得看商店里有没有货,没有的话还得等。有这样好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