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闫慧对梦境能量的汲取练习,从最初笨拙危险的试探,逐渐变得娴熟起来。
她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如同盲人摸象般胡乱捕捉,而是开始有意识地筛选和引导。
她现,深夜时分,尤其是凌晨两三点,城市陷入最深沉的睡眠,那些游离的梦境碎片最为活跃,也相对“纯净”
——少了白日的喧嚣与强烈的负面情绪,多了些潜意识深处的呢喃与光怪陆离的想象。
她将自己的“捕梦”
时间固定在这个时段。
像是一个耐心的渔夫,在意识的河流中悄然撒网。
她不再试图去“理解”
那些破碎的画面和情绪,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纯粹的能量。
凭借着从《伯奇梦典》中领悟的、跨越界域而来的微妙感应,她引导着这些无主的、即将消散的能量细流,缓缓汇入自己的精神世界。
过程依旧耗费心神,如同进行一场精细的脑力手术。
但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
持续数日的“捕梦”
后,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比以前旺盛了许多,长时间加班带来的头脑昏沉感大大减轻,连记忆力似乎都有了些微的提升。
那种偶尔闪现的“预见感”
,也变得更加稳定,不再是突兀的灵光,而更像是一种基于大量潜意识信息处理后的、高度准确的直觉。
这天,部门接到一个紧急项目,为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制作宣传方案。
时间紧,任务重,客户要求又极其模糊。
小组会议上,众人一筹莫展。
李主管将目光投向闫慧:“闫慧,你最近表现不错,思维活跃,这个项目的核心创意部分,你先拿个初步方向出来看看。”
若是以前,闫慧定然心中打鼓。
但此刻,她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当晚,在进行例行的“捕梦”
后,她并未立刻睡去,而是将意识沉浸在那片汲取来的、混杂却充满灵感的能量海洋中。
无数破碎的意象流淌而过:科幻电影里的炫光、孩童涂鸦般的色彩、某个梦中飞跃高楼的失重感、还有一段不知源自何人、对“未来互联”
的朦胧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