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市场的不同,导致这个万金油公式的比例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像是在华夏,万金油公式就呈现“大明星>喜剧>大场面”的趋势,其中“大明星”换成“流量明星”也同样适用。
而在好莱坞,主要还是以“大明星=大场面>喜剧”的趋势为主。
如此自然就导致了电影类型的坍塌。
影视制作公司所热衷投资的影视项目,科幻、奇幻和喜剧形成头部类型虹吸效应,占比超60%。
古装仙侠和都市爱情因为较高的服化道重复使用率达和广告植入率成为了腰部类型避险选择,占比达30%。
至于尾部类型的荒漠,就只剩下了历史、现实主义、纪录片、戏剧电影、方言电影以及少数民族等小众题材。
另外电影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加上“同质化陷阱”和“ip续集”漩涡,又会导致审美风格的趋同。
按照星河集团下属服化道制作工厂的统计,近几年来,有关仙侠剧的服饰多样性已经下降了55%,电视剧中服饰的颜色和款式,很少会再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基本上是影视城的服化道公司库房里有什么存货,就用什么。
如此导致那一批同时拍摄的影视剧,往往就会发现剧中的美术风格几乎趋近于一致。
而这些弊端,也将会导致观众们陷入审美疲劳周期。
这点虽然目前还没有比较广泛的数据支撑,但有着后世记忆的王皓知道,未来【漫威电影宇宙】的作品逐渐走上下坡路,也有着这方面的原因。
毕竟工业化的视听轰炸,也是存在着边际效应的。
当爆炸戏份和大场面的密度从每10分钟1场增至每五分钟1场,再到每两分钟一场。
当战斗和冲突持续不断发生,整体故事剧情始终维持在紧张阶段后,观众的情绪拨动峰值时长,反而会有所缩减,并且对于下一部作品的期待感也会先一步降低。
当然,无论是弊还是利,电影工业化这东西,首先还得是“有没有”,然后方才有资格探讨“好不好”的问题。
而且即便是有问题,那也是深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会暴露并产生严重影响,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