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
甚至于据星河集团信息资讯分析部门的统计,2014年的年度舆情报告中,针对他们的批判文章数量同比激增了210%。
这些文章的批判对象从王皓个人扩散到星河系的艺人、导演甚至是幕后工作者,批判维度也从单一作品扩展到工业化流程、电影宇宙题材、格式化剧本乃至特效的大规模应用和国内外幕后人员的区别对待。
是的,【东方星河影都】的华夏幕后人员比好莱坞幕后人员更便宜、更好用,甚至都成了那些人抨击的点。
对此,王皓都看在眼里,却又并未在意。
因为这种娱乐圈顽固势力的反扑,本质上不过是华夏电影工业迭代期必然要经历的坎坷和波折,是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话语权的斗争。
过去几十年,华夏的影视作品创作,从来都是导演负责制,他们是电影的灵魂,更是一部作品的掌控者。
特别是八、九十年代,海外获奖这种事情,就更是将欧洲影视界的那种导演的个人艺术表达学了个十成十。
而如今王皓以及星河系的一帮子年轻人要搞电影工业化,要规范制片流程,这是什么
用老派电影人的话说,那就是要限制他们的自我表达,是要削藩,要将他们从剧组土皇帝的宝座上赶下去,那些家伙怎么可能愿意。
甚至于不仅仅是那些老家伙,有时候某些年轻导演,或者说是刚刚崭露头角的中年导演,也很难保证思想不滑坡。
就好比523,一部电影立项了,先卖弄概念,将电影包装成金融产品,说是要5个亿拍什么什么大片,然后金融操盘的一起进来,做成5个亿的一个金融产品放到市场上,周期3年。
接着这个钱拿出来先分一半,等还有一年甚至半年的时候,再从里面掏个几千万出来,糊弄拍个片。
大片一定要大牌,合同上片酬一定要高,主演都是100爽最好。
场景一定要现盖,盖完了还要烧,光烧不行还得炸。
又或者是去美国开个空壳特效公司,把特效制作费打包给外企,外企再低价分包给国内小公司。
最后用点钱出来做营销,买水军,自己前期冲一些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