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天子,昏庸!所以至此!(2 / 11)

性悖论。

苏武心中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领头人,什么样的天子,对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更有利

是一个仁义良善之辈

还是一个坚毅果敢手段百出之人

苏武此时此刻,深切知晓,一切,不是谁的错,不是哪个人的错,是所有东西,都错了。

都已经这个时候了,还想著一团和气,想著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后,谁也好不了—“

苏武能说什么

苏武一语去:“枢相,非下官不听枢相之言,而是此事,事关家国大计,事关数十万士卒之性命,唯有胜,下官才可言將来,若败,下官也就没有什么將来了!若胜,下官自是前程似锦,那蔡京之辈,能奈我何若败,不过是砧板上鱼肉,想要个安稳度日,都要求人施捨,此非我之愿也!”

童贯又岂能不懂苏武之言此时苏武,好似已然没有了退路,唯有一往无前,唯有一胜到底。

苏武说得没有道理吗其实有道理。

但童贯想的是什么也会想败,辽国之战,毕竟不能拿贼寇之战来比,他留的是什么后路

是败了之后还有机会的后路,是哪怕败了,权柄不失,富贵还有,也还有再次聚兵再战的机会。

所以,童贯语重心长:“子卿,你年轻,只管猛衝猛打,你也向来如此,但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万事,都要有一个万全之策!也好比那蔡京,起復几番,每每都能给自已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你若真是如此一意孤行,若败了,来日,你就不会再有这般机会了。这才是官场沉浮之道—”

两人所言,各有道理,却也是看法不可调和。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换句话说,童贯也好,蔡京也罢,还有王,乃至天子。

他们都是下意识里能接受一次失败的人,失败多了,见过的失败多了,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失败之事“

这大宋,就是失败得多了,从驴车战神,到好水川也就好像一个人,失败的经验太多,他其实没那么自信,更也没那么锐意进取,这就是大宋朝从上至下的人心。

苏武此时此刻才明白,原来童贯在想败了之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