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原来是我同道中人(2 / 12)

真有几分羞涩,却又来说:“嗯,带著小枝娘回家,再好不过……”

“到时候啊,拢一营,要带回去女子,孩童,都拢在那里,单独坐一船。”苏武显然想过这件事,军中如范云这般的情况,不多,都是个例,但真把这些个例加起来,也不少,好几十人是有的……

甚至,苏武也想过,在那杭州城、睦州建德城这般地方,真正受到贼人祸害的地方,收拢一些失了父母的孩童带回去,对於如今的苏武而言,养孩童一口饭食並不难。

其实时间是很快的,六七岁八九岁的孩童,乃至十一二岁的孩童,快则三四年,慢则七八年,就都长大了。

男童便是汉子,穿上甲冑就能上阵,女童便能做后勤,织布缝衣做饭,乃至救治看养伤员。

往大义里说,这是慈善,甚至什么时候有条件了,也教他们认几个字。

往私心里说,救活这条命去,几年之后就长成的毛头汉子,嗯……隨著苏武衝进汴京城的时候,当是不眨眼的……

也是那杭州城里,太惨了,苏武也交代过杜兴,能施碗粥,就多施一碗,能拢得孩童就多拢几个……

到时候,都用船运走,一趟不够,就多运几趟,至於这种操作会不会受人詬病攻訐,苏武也懒得多管。

其实苏武也想定了许多事,有捷径,有难路。

去东京就是捷径,若是这捷径走得通,就好比说皇帝好忽悠能忽悠,什么都不是事。

若是这捷径走不通,天子就是要看他苏武不爽,那苏武就只有选难路了,回京东蛰伏就是,暗中积蓄,只待天下大变。

反正,先试一试捷逕行不行,最好是行,苏武也更愿意这条路能行。

因为若是这条路能行,对天下来说,都是好事。

若是这条路不行,非要走难路了,苏武就要心思里硬起来,把那矫情与圣母的心思完全收起来,坐看天下风起云涌,坐看无数达官显贵与黎明百姓水深火热,直到时机最好的时候,一举收拾残局,鼎定天下。

其中之差別,道理也简单。

范云闻言自是高兴,跟著官军走,至少安全无虞,若是真让小枝娘自己去京东,这一路去岂能让人放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