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的反应,实时获取电磁场的强度、频率和分布信息,并根据这些数据不断微调电磁阵法的参数。
在电磁场的持续作用下,纳米级金刚石簇的原子开始重新排列组合。
它们像是一群被精确指挥的舞者,按照电磁场设定的规则相互靠近、结合,慢慢地形成了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形状。
接下来,就是对薄片进行最后的精细雕琢。
吴文利用电磁场在薄片上诱导出特定的电荷分布,形成一个个微观的电磁图案。
这些图案,正是“意识接引令”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通过精确控制电磁场的强度和时间,薄片上被刻画出条条复杂而精确的符文和线路。
这些符文和线路如同微观世界的电路,能够在感受到微弱的脑电波时就被激活。
随着第一个接引令被制作出来,接下来的炼制过程就更加顺利了许多。
吴文有条不紊地继续取用纳米级金刚石簇材料,重复着之前的步骤。
通过编程控制电磁阵法的自动化运行,实现了炼制过程的批量化和标准化。
特别是吴文还让祭灵帮忙看守阵法,自己就变得更加轻松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枚枚薄如蝉翼的“意识接引令”在阵法中心不断诞生,整齐地排列在平台上。
最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万多枚“意识接引令”便被全部炼制完成。
这么多接引令,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