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小花泪(5)(3 / 4)

她跑了,"我闺女叫丫蛋,比小花大两岁,俩娃能作伴。丫蛋懂事,我教过她,要让着妹妹。我......我会对小花好,就像对丫蛋一样,将来供她读书,让她上县里的中学,上大学......要是她想考大学,砸锅卖铁我都供!"他越说越急,像是怕惠娥不信,脸都涨红了,脖子上的青筋都显出来了。

小花似懂非懂,从娘怀里探过身子,伸手去抓赵建国的衣角,小手指勾着他褂子上的补丁——那补丁是块蓝布,跟惠娥夹袄的颜色差不多。赵建国愣了一下,慢慢抬起手,想去摸小花的头,手伸到半空又停住了,眼里满是小心翼翼,像是怕碰碎了啥宝贝。

惠娥看着他那副样子,忽然就想起环宇第一次抱小花时的情景。环宇的手那么大,抱着小小的娃,胳膊都在抖,生怕把娃摔了,嘴里还念叨着"轻点儿,再轻点儿"。时光好像重叠了,眼前的男人和记忆里的环宇,身影在炉火的光晕里慢慢合在一起,都是一样的憨,一样的实诚,一样的把娃当成宝。

"赵师傅,"惠娥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那目光里有紧张,有期待,还有点不安,"你家......离平安村远吗?我娘年纪大了,我想常回来看看。"

赵建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被点燃的煤油灯,火苗"噌"地窜了起来。"不远!"他声音都带了颤,有点像哭,又有点像笑,"就三里地,翻过两道梁就到。我......我可以搬过去住,我那窑是空的,就几样家具,东西不多,一牛车就拉完了......我去你家附近找块地,盖间小窑也行,只要能离着近点......"

刘媒婆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露出两排黄牙,偷偷用帕子抹了抹眼角:"你看这俩孩子,多般配。我说啥来着,这就是缘分,挡都挡不住。"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股冷风灌进来,吹得炉火都暗了暗,跟着走进来个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约莫四五岁,脸蛋冻得通红,像个红苹果,手里攥着块糖,看见赵建国就喊:"爹,我找着你了!奶奶说你在这儿!"她跑到赵建国跟前,看见惠娥和小花,好奇地眨了眨眼,又把糖往小花跟前递,"给你吃,甜的,水果糖。"

是丫蛋。惠娥看着小姑娘红扑扑的脸,眼睛像赵建国,圆圆的,透着机灵,就是眼角沾了点灰。小花从娘怀里挣出来,伸手去接糖,两个娃的小手碰在一起,凉凉的,咯咯地笑起来,小花还咿咿呀呀地说着啥,大概是谢谢。

"咋跑来了?不是让你在家等娘......等李婶吗?"赵建国把丫蛋拉到身边,语气里带着嗔怪,却没真生气,手还不忘给她拢了拢围巾,"冻着了吧?看这小脸凉的。"

丫蛋眨巴着眼睛,指着惠娥,声音脆生生的:"李婶?是这个婶子吗?奶奶说,爹要给我找个新婶子,还带个小妹妹。婶子,你会给我扎辫子吗?我娘以前总给我扎两个小辫,像蝴蝶。"

屋里的人都笑了,赵建国的脸又红了,跟染了色似的,拍了拍丫蛋的头:"人小鬼大,别瞎说。"

惠娥看着两个娃凑在一起看虎头鞋,丫蛋还教小花认老虎的眼睛,"这是眼睛,黑的,会亮",心里那点最后犹豫,像被炉火烤化的冰,慢慢淌成了水,润润的。她想起环宇娘的话:"日子得自己暖才行。"想起张大爷在地头的背影,弓着腰,一点点刨着地;想起二婶子递过来的热窝头,还冒着热气;想起夜里窑外的风声,呜呜的,却总有敲门声,是老人送来的热汤......原来温暖从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程,像地里的冬麦,抱团着才能熬过寒冬。

"刘大姐,"惠娥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亮了些,像拨开了乌云见了太阳,"要不......让赵师傅去家里坐坐?我娘说,想请他尝尝新腌的酸菜,用老坛子腌的,酸得很,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