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上了吃‘百家饭’的日子。
滋味儿很足。
该说不说,这大明版图的极南之地,真可谓是穷乡僻壤,倒不是说这里的百姓生活更为艰难,而是经济过于落后,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可言,到处充斥着原生态。
像样的酒楼几乎没有,做生意的都不多,城镇上就一些粮油铺子,布行,小饭馆,双手都数得清……
唯一让李青有些诧异的是,镇上的私塾还算不错,至少……还有个模样。
怀着品味民间百态的心思,李青走进私塾,在窗外观察。
大白天的,人家又不是瞎子,自然有人瞧见了李青这‘不雅’的行为,给讲学的老先生打了小报告。
不过,老先生瞅李青一身粗布麻衫,满身灰气,只当是他没钱交学费,便装聋作哑了,继续他的讲学……
李青见人家这般大度,便想着待会儿资助一下。
念及于此,旁听也更加心安理得。
学塾里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有的只有十来岁,有的则都快三十了,个个挺直腰背,聚精会神。
眼睛里好像都有光。
李青能想象到,他们对科举,对功名的向往之心。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老先生富有感情的说道,“这种人最是奸恶,以大奸似忠来形容这种人,最是恰当不过。遇上权贵,他们会曲意逢迎,遇上平头百姓,他们也能平易近人,可就是不做实事,喜欢和稀泥,更怕得罪人……,今后啊,你们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