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永乐篇 第123章 老朱家的传统手艺(2 / 8)

;  两人转头,看向他。

    朱瞻基清了清嗓子,讪讪道:“我认为啊,堵不如疏,与其一味的禁海,不若直接开放海禁,这一来,富绅是赚了钱,但百姓也能从中落得好处;

    如丝绸、瓷器、香料、家具……都需要工人,不管种桑还是种稻,富绅自己是不种地的,都是由佃户、长工来种,

    即便改成了种桑,百姓一样有活计,不至于丢了生计。”

    “哈哈……说的好,以后不要再说了。”朱棣一脸嘲讽,“我问你,粮食怎么解决?真以为南民北迁这点儿人,就能改变大明格局啦?

    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天下粮仓的地位,又岂是轻易被撼动的?”

    “可以的。”小胖吭哧吭哧地走来,身后跟着四个小黄门,抬着两口大箱子。

    朱棣视线转移,看向好大儿,阴阳怪气道:

    “哦?是吗?”

    小胖硬着头皮点头,小黄门放下存放奏疏的箱子,麻溜儿地退了出去。

    “说说看!”

    朱棣斜倚在椅上,饶有兴趣地盯着好大儿。

    小胖知道老爹的尿性,别看老子一脸和气,但自己只要有一句话说不好,马上就是狂风骤雨。

    “父皇,永乐豆种植大获成功,一季亩产高达五百斤。”小胖没有废话,直接拿事实说事儿,“永乐米亩产也不比小麦少,山河数省小麦收获后,可以摒弃大豆,改种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