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呢?记得你前两年下江南查出海上走私,宁王就参与其中,且还占了大头。”
“你现在就想动藩王?”李青诧异。
“不然我来玩儿的啊?”朱瞻基哼道,“光是清理地方官儿,亦或南京六部,根本治标不治本,必须要从根部下手。”
李青衡量了下利弊,确认道:“你真要动藩王?”
“你觉得他们能翻天?”朱瞻基反问,接着哼道,“现在海运初开,他们还未得到成长,正是下手的好机会,若放任下去,等到以后想动了,他们也成了气候,早解决早好。”
李青一想也是。
朱瞻基这话在理,在开海之前动手,绝对比开海后动手要好的多,况且,各地藩王有半数以上都无法参与海运。
不是不想,而是地理原因,无法参与其中,或许以后他们能间接参与,但也只能拿小头。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朝廷这么做,不但不会得罪那些藩王,反而会让他们心理平衡。
“既如此,那咱们直接去南京。”李青道,“到地方后,查出参与走私的藩王,而后让他们人来,打开天窗说亮话。”
“这倒是个好主意,但问题是……他们肯来吗?”朱瞻基皱眉道,“要是父皇来了,倒是一句话的事儿,我……只是太子啊!”
不说其他人,单说宁王,朱瞻基见了都得叫上一声:“十七爷。”
太子地位尊崇,但终究不是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