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厨房如此之小,而这些工具虽然精巧,却也需要占据一席之地。
如何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将这些工具用一种最合理、最高效、最符合“家的气息”的方式安置妥当?
这就是这次考验的核心!
龙雨晴的目光扫过厨房的每一个角落:水槽、灶台、切菜的案板,还有墙壁上那唯一的小小的窗户。
她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了她曾经看过的那本《庭院美学》。
虽然那本书讲的是园林的布局,是山石、流水、光影的艺术,但是其核心的关于“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是相通的!
一个优秀的庭院讲究的是移步换景、动线流畅,那么一个完美的厨房也同样需要最合理的操作动线!
她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水槽旁那片唯一的空置台面上。
沥水架应该放在这里,但是是左边还是右边?
她的“超级计算机”瞬间开始建模分析。
方案A:放左边。
优点:符合大多数人(右手)的操作习惯,右手持碗刷洗,左手顺势便可将碗碟放入左侧的沥水架,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充满了工业设计的美感。
缺点:左侧靠近墙角,略显拥挤,不利于空气流通,餐具干燥速度可能会降低3.G%
方案B:放右边。
优点:右侧紧邻着小窗,通风和采光都是最佳,能让清洗过的餐具在最短的时间内沐浴到阳光和微风,这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缺点:操作动线被割裂,右手洗完碗需要跨过水槽才能将碗放入右侧的架子,这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管理学中,是不可饶恕的资源浪费!
怎么办?
是选择极致的效率,还是选择生活的诗意?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整理问题了!
这是一个关于“生活哲学”的终极拷问!
龙雨晴站在原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思想挣扎之中。
她那颗足以在瞬息之间决定一个万亿级别跨国集团未来战略走向的大脑,此刻却因为一个小小的、价值三十九块九的沥水架的摆放问题,而彻底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