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结果出来,就能交叉验证计算结果。”
整个过程中,助手详细记录着每个数据与观察结果。
解剖室的空调持续运转,将温度稳定维持在18c,这是最适宜尸体检验的环境。
张林摘下手套,揉了揉酸的肩膀:“死亡时间的判定需要多维度证据支撑,任何单一指标都可能产生误差。
现在可以确定,死者遇害时间在昨天凌晨2点到4点之间。”
窗外夜色深沉,这个精确到小时的结论,将成为案件侦破的重要时间坐标。
颅骨测量揭开了年龄谜团。
张林启动三维激光扫描仪,橙红色光束在头骨表面游走:“枕骨乳突部骨质密度降低,颧弓突出度减弱,符合4o-45岁特征。”
他取下死者下颌骨,用骨密度仪检测:“下颌角角度125度,较年轻人增大15度,进一步佐证年龄推断。”
但真正的突破来自牙齿检验——用牙科探针轻触臼齿,张林的声音突然提高:“第三磨牙完全萌出,咬合面牙本质暴露达13,这是长期咀嚼硬质食物的典型磨损。”
在显微镜下,牙齿横切面的秘密被彻底剖开。
“牙骨质每年沉积oo2,”
张林指着投影屏幕,“死者牙骨质厚度达o8,对应4o年生长周期。”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臼齿缝隙中现的微小牙结石里,检测出玉米淀粉颗粒,“这种原始研磨方式的淀粉残留,说明死者可能长期食用手工研磨的粗粮。”
接下来张林手持柳叶刀,沿着死者胸锁关节下方稳稳划开,刀刃与皮肤接触时出细微的“沙沙”
声。
当y字形切口完成,他用组织钳夹住皮肤边缘,缓缓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