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国家考察团(中)(2 / 8)

草是从那里引进的吗?”

叶晗:“是的,教授。当时挑选的是母本分株后最优质的两株,从国外运送过来时,其中一株最大捕虫笼便有36.5公分,经过培育后达到如今的44公分。”

当时她从国外引入的时候着实花了很大功夫,加上手续费用,两株猪笼草合计花费超过100万。

国外有收藏家也想要收购,要拿到最好的品种,价格必须开得比他们高才行。

一百多万,在W市这样的地方买套房子都足够,只有叶晗舍得将这些钱花在引进植物方面。

听到这里,付庆元的表情越发尴尬。

就在他们为拿到的成果沾沾自喜时,国外的培育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早已培育出37公分的尺寸,并尝试着将这种巨大特性加以延续。

这样看来,他们培育出34公分的记录实在不算什么。

只是因为国内首例且并无对比,便给人一种成果卓越的错觉。

……

叶华西教授又与叶晗讨论了一些培育方面的问题。

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叶晗努力模拟原产地的环境并加以改进,打造最合适植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是从当地运送而来,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都非常贴近,会放置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为它们加餐,再加上植物营养液的促进作用,有这样的结果是必然。

毕景辉看着两人相谈甚欢,站在旁边张了张嘴,根本搭不上一句话。

W市植物园并未打造食虫植物区,而马来王猪笼草这样的濒危物种平时更难以得见,他所拥有的知识全都是文献资料里的那些。

但理论知识与实践是两码事,导致他完全插不上嘴。

其他研究员则惊讶于叶晗对于马来王猪笼草的了解。

可是…她不是花间集的园长吗?

不知道的以为是哪个植物学专家,居然能与位于行业顶端的叶教授进行流畅的交流和沟通!

培育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连他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

叶晗借助的是智能系统的功能,植物的各种数据一目了然,笼身哪怕涨了0.01毫米都能监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