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伤兵满营(3 / 6)

1595开拓新世界 佚名 2549 字 1天前

你带著大规模的普通士兵根本不可能追上他们。

所以在跟这些敌人纠缠了200多年的大明军人,选择精简部队的人数,並且提高单兵质量这条路也就不奇怪了。

这么多年以来,明军靠著家丁制度,在面对这些敌人的时候都能打的有来有回,最后靠著庞大的体量取胜。

虽然贏的不好看,但是总能贏。

也就是在面对倭寇的时候丟了大脸,但是很快又靠著戚继光给扳回来了。

其他將领一看戚继光训练出的那支小股部队打如此厉害,一看战报全是0-100,2-500的,顿时惊为天人。

这些將领不仅没有觉得是自己哪里有问题,反而更加觉得打仗就是要靠著精锐家丁,普通的士兵压根不顶用。

这些將领们变本加厉,越发的剋扣普通士兵的粮餉,全部用来供养自己的家丁。

比如辽东的李成梁,这傢伙相传有3000家丁,而且都是精锐骑兵。就连老奴年轻的时候都是其中的一员。

但是这种小而精的部队体制,在面对能够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满清的时候,却不出意外的失效了。

都说满清的士兵精锐,但是事实上在大量的小规模对抗里,无路可退的明军將领靠著精锐家丁往往能跟满清的精锐白甲正面对战而不落下风,甚至能战而胜之。

但是相对的,只要明军的人数一多就立马完蛋。

毕竟每个將领的家丁都是宝贝,那都是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谁都不想打头阵,只想著队友上去趟雷,自己留下来摘桃子。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往往不等满清来攻,他们自己內部就已经炸锅了。

正所谓是:

攻城掠地,其徐如林。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劫掠百姓,侵略如火。

撤退转进,其疾如风。

上级指令,难知如阴。

爭功諉过,动如雷霆。

真可谓兵家奥义,尽皆於此。

像按照戚继光练兵之法练出来的蓟三协南营兵,算是大明为数不多不靠家丁打仗的部队了,但就算这样,各级將领还是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