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名酒之路(1 / 4)

重生那年1985 初雨彩虹 1761 字 10小时前

一边搞生产,一边搞建设,这就是春井坊酒业的现状。

随着天气不断的转暖,建设速度上面,也是在不断的加快。

就说水泥完全凝固的时间,就是缩短了。

整个建设,还是更多的靠人工来进行,至于说机器设备,国内本来就缺乏。

反正,农村不缺劳力,而且还是大量的空闲劳动力。

让这些空闲劳动力来做工,能够拿到工钱补贴家用,也是极好的。

接下来的时间,对于陈元庆来讲,倒是过得相当平静。

他也没有折腾其他的事情。

就是销售部那边,在蓉城和渝州建立起了销售渠道。

通过一定的广告宣传,在当地市场稍稍的打响了一定名气。

当然了,春井坊在蓉城和渝州市场上面,价格自然也要卖得贵上一些。

白标春井坊卖2块一瓶,金标春井坊卖5块。

敢是提价,和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有关,卖得太便宜人家反而觉得你的酒差。

春井坊到了这价格,已经算是到达了极限。

陈元庆这段时间,一直都是在思考,如何才是能够把春井坊的名气提升上去。

国内现在的名酒,到底是谁认定的?

市场么?

市场认定更多靠广告。

广告能够帮助企业在前期迅猛发展,但是最终想要在市场上面站稳脚跟还得要看质量和名气。

陈元庆记得,国内的名酒认定是开的全国评酒会,在这个会上面,认定了国内的名酒。

根据记忆以及现阶段陈元庆收集的一些资料,评酒会已经开了4次。

第一届是1952年在京城举行,评出四大名酒。

第二届是1963年同在京城举行,评出八大名酒。

第三届是1979年在大连举行,评出新八大名酒。

八大名酒和新八大名酒在名单上面是不同的,有新酒榜上有名,自然也有老酒除名。

所以,名酒在一定程度上面来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个变的原因,是人们的口味变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