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最大的受害着,自然是徐国公无疑。可徐国公是什么人?那是大周朝文官之长,权势滔天。最疼爱的幼女死了,徐国公岂能善罢甘休?此事也势必会闹大,隆安帝一定会亲自过问。
而作为此事直接嫌疑人的苏菡,无论她是否清白,那么在未找到真凶之前,她的自由都会受到限制。
接下去,若是能找到很凶一切都好说。若是找不到真凶,那么苏菡就会受到严刑审问,然后作为给徐国公的一个交代,被追认为凶手。
可是苏菡也不是全无背景能任人鱼肉的人。苏家虽然倒台了,她背后还有襄王府。稍有眼力劲的人都能看出萧景辰对她的在乎。
苏菡一旦出事,萧景辰定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也知道朝廷对于这样的事情,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裁决。因此,他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保下苏菡。
而徐国公呢?悲伤之余,定然对萧景辰找个外甥失望加恼怒:为了一个世子,居然不顾及甥舅之宜,亲表妹都死了,还要维护嫌疑人?
嫌隙一旦产生,徐国公和襄王府便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一个主内政,一个掌兵权,配合得相依无缝。
如今大周朝表面上平静,但实则从先太子薨逝起,隆安帝香火断失,诸王就开始暗中较量,意欲争夺大周的储君之位。
隆安帝前些年还一直不松口,随着年岁渐长,精力大不如前,他自知后宫再不可能诞下皇嗣。因此,去年年初,隆安帝方才在朝堂上当众宣布,会从众多皇侄之中选一后继之人担任储君之位。
朝堂上一句话轻轻落下,便在各大藩王之间掀起来了滔天巨浪。
而在各大藩王之中,襄王权势最大,子嗣却最为薄弱,仅仅只有萧景辰这一位儿子。可偏偏,一个萧景辰却能将所有世子的光辉掩下。
许多人预期萧景辰是最有可能成为储君的人选。为此,不少朝臣暗中投向襄王府。
萧景辰至到了京都后,更是有不少官员闻风而至。不过他不想高调惹来麻烦,一直都是闭门谢客的。就连徐国公都只在私下里接触过两次而已,甚至都没有登过徐国公府的大门。为的就是避免给隆安帝留一个结党营私的印象。
隆安帝曾让他在京都选一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