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京师都闹得沸沸扬扬,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些事,就算是不刻意去打听,走在路上也能听得七七八八。
如此一来,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多,出面在朝堂上议论此事的人,自然也就越多。
文华殿,朱佑橙坐在御座上,面前摆着厚厚的一奏章,御阶底下,一众阁部大臣按照位次站立在原地。
「前几日在京城当中发生的举子斗殴事件,想来诸卿也都听说了,围绕着这件事,朝堂上下,现在对新的科举制度议论纷纷。」
朱佑指了指面前的奏章,道:「这几日,朕一共接到了一百二十七份奏章,都是和此事相关的,其中有京朝官也有地方官,有人觉得新制对于南方举子太过不公,也有人觉得南方举子往年占据金榜名额太多,理应削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朕今日召你们前来,便是想再问问,诸卿对于新制,到底是何看法?」
这件事闹了这麽多天,底下众臣对于今天为什麽被叫过来,自然也早有准备,因此,在朱佑堂说完之后,首辅大臣刘吉便率先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制度,本就会根据情况时常完善,何况,这次改制乃是各部大臣与内阁多次商议之后,斟酌而定,举子们不知情况,有所不满很正常,但是身为朝廷官员,若是也不识大体,就实在是不该了。」
「故而,依臣之见,新制应当正常推行,至于这次上奏的大臣,应当予以申斥。」
刘吉本来就是新制的推动者之一,他的态度自然是十分明显的。
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仍然存在,更部尚书李裕便立刻反驳道。
「陛下,臣以为刘首辅此言不妥,朝廷政事本就应该广纳谏言,所谓理不辨不明,科举乃是国之大事,朝廷上下官员无论官职高低,皆有权上奏发表看法,若因此就降罪他们,实在是于理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