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朱佑樘很快就看完了这份奏章,同时,也大致明白了吏部这次京察的方针。
平心而论,李裕这次制定的条件,其实是有些苛刻的。
吏部对于传奉官的考课,要比普通官员更加严格,而且,按照现有的标准,是只降不升的。
只有在考课当中得到优异的标准,才能维持现有的官职,其馀情况下,都是不同程度的降调,直至被调回传奉前相当的官职。
这一点上,李裕的做法,符合朝野上下主流的观点,当然,是温和派的那种。
与此同时,吏部也不是没有给出好处,只要符合标准的官员,吏部会重新补齐因传奉而缺失的手续。
这就意味着,这些人虽然以后仍然会遇到异样的目光,但是从明面上说,就摆脱了传奉官的身份,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不过……
「因传奉而得官升迁者人数众多,情况也十分复杂,朕没记错的话,朝中有不少重臣,亦曾因传奉升任,这一批人该如何考课?」
朱佑樘沉吟片刻,很快便问到了关键之处。
传奉官人数众多,但是最受朝堂上下瞩目的,自然就是这些三品以上的要员。
尤其是这些曾经被李孜省举荐的官员,他们基本都有原本的官职,只是后来因传奉得到了升迁。
这些人在朝中位高权重,而且牵连甚广,如果也按照吏部现在提出的办法考课,无疑将会动摇不少人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李裕显然也早有准备,当下,他拱手道。
「回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