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有些时候,人不能站的太高,否则容易一叶障目。     同为东宫旧臣,清流出身,徐溥和刘健不管是才学还是资历,都相差仿佛。     但是二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徐溥更知进退,或者说,他更能够脱离自身的立场">     所以说有些时候,人不能站的太高,否则容易一叶障目。     同为东宫旧臣,清流出身,徐溥和刘健不管是才学还是资历,都相差仿佛。     但是二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徐溥更知进退,或者说,他更能够脱离自身的立场">

第七十六章:无奈的选择(1 / 5)

    所以说有些时候,人不能站的太高,否则容易一叶障目。

    同为东宫旧臣,清流出身,徐溥和刘健不管是才学还是资历,都相差仿佛。

    但是二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徐溥更知进退,或者说,他更能够脱离自身的立场,冷静的审视局势。

    也正是这一点,让徐溥比刘健率先能够在六部当中做出成绩来,成为如今的吏部侍郎。

    看着刘健仍然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徐溥只得彻底把话挑明,道。

    「刘兄,你我踏入官场多年,应该不是李文祥那等初出茅庐,只觉得世上尽是君子的天真之人了,诚然,科道言官出身清流,读圣贤书,有报国志。」

    「今日朝上,陛下有一句话说得对,若科道之中,真的人人都是不计生死,心怀社稷的君子的话,那麽先帝在时,他们为何不像现在一般疯狂劾奏?」

    这一句话,顿时把刘健又怼的无话可说。

    官场之上,人人都戴着假面,但总有些人假面戴的久了,就忘记了自己的真面目。

    就像现在,刘健之所以一叶障目,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在东宫待得久了,竟有几分信了那些科道言官,都是朝廷脊梁,风骨所在的话。

    但事实往往是残酷的,朝廷当中,能够做到利益和道义兼顾的情况,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想要有人为了道义而不顾利益,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说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科道劾奏固然真的有澄清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