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座上的定国公徐延德。
徐延德拿起奏疏简单翻看了几眼,脸上随即露出疑惑之色,又抬头看向赵文华:
“竟是严世蕃?他怎么敢的?又是怎么忽然成了詹事府的左司直郎的?”
“问题其实是出在那个鄢懋卿身上。”
赵文华蹙着眉头,神色阴沉的道,
“在下也是多方打听才知道,鄢懋卿与严家竟有一层亲戚关系。”
“鄢懋卿如今掌印詹事府,又有皇上赋予的选官特权,这回显然是有意利用特权拉严家一把。”
他今日只带来了几道严世蕃针对几个无关紧要之人的弹劾奏疏。
至于严世蕃在鄢懋卿的胁迫之下,弹劾他自己的奏疏,则没有拿来给徐延德查看。
因为他是来挑拨徐延德,以实现自救目的的。
既然是挑拨,便不能将自己牵扯进来,否则显得目的性太强,也容易令自己沦为棋子,反被对方利用。
毕竟在整个东南势力中。
他虽也略有些影响力,但与定国公徐延德和魏国公徐鹏举两位国公相比,依旧差得很远。
当然,没有给徐延德看,并不代表他就敢将严世蕃弹劾他自己的扣下不呈。
大明朝的言官上疏奏事制度已经延续了两百来年。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审查机制,从奏疏呈递的第一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