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提供核心系统和产品的乙方时,由于传统航空业的竞争格局高度封闭,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往往不是这家,便是那家。
乙方之间很容易形成默契的价格与技术方案同盟,让甲方面对他们时,办法不多。有时候愿意出钱都还得看乙方脸色。
不用说中商飞机这样起步比较晚的主机厂商,就连欧美那两家行业巨擘,依然很多时候受制于同样为跨国企业的乙方,比如韦霍公司。
而驰飞客目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
所以,李翔首选的是传统航空业之外的供应商。
即便如此,他也觉得,只要自己的造访建议不被潜在供应商拒绝,便已经赢了。
他首先接触的,便是电池供应商。
eVTOL从其本质,就是电动飞机。
既然是电驱动,电池就变得十分重要。
传统飞机靠燃油系统来支持发动机的持续运转,就像燃油车。
而eVTOL更像新能源汽车,依靠动力电池或者燃料电池提供的动力来运行。
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得到更普遍应用的动力电池便是锂金属电池。
供应商的选择也相对更多。
李翔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联系了五家可能的企业,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
有三家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的拜访。
当然,采用的是一种婉转的做法。
“不好意思,李总,我们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估计没法支持飞机这样高要求的场景。”
“最近我们产能不足,恐怕没法支持更多客户,要不您过半年时间再联系我们,看看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支持?”
李翔有些沮丧,看着办公室里埋头搞设计的孙秦们,十分羡慕。
“还是搞技术好,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孙秦抬起头:“那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是只搞课题研究。我们在电脑里用CAD软件把飞机设计得再完美,再先进,如果不能变成真正的产品卖出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不还是得靠你嘛。”
“靠我?我也没法变出戏法来,还得靠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