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煤,是一种形状像蜂窝的煤制品。
它由主要原料煤粉、黄土、石灰等,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专门的煤机压制而成。
之所以叫蜂窝煤,是因为煤块上贯穿的12或16个圆形孔洞,其形状似蜂巢。
可别小瞧这些孔洞,这些孔洞大大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容易燃烧,并让烟气更通畅地排出,提高了燃烧效率。
这,就是朱祁镇搞的新花样。
眼下,尽管煤炭早已开采使用,可在民间,大多数普通百姓所使用的,仍是各种木材。
其实,纵观古代,大多数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呈逐渐下降态势的。
比如黄土高原,秦汉时期森林覆盖率甚至超50%。
比如北京周边,西山等地,有着大片大片原始森林。
可是,木材用得快,长得却慢。
皇家建宫殿需要木材,老爷们建府邸、园林需要木材,老百姓盖房子需要木材,生火烧饭也需要木材。
甚至连人躺板板吃席,还特么的需要木材。
于是,森林覆盖率就开始逐渐下降了,且不说黄土高原,光是北京周边,元明清三代几乎把树砍光了。
有老照片显示,北京的城墙、长城等地,一片荒芜。
有人会说北方降水少,可南方的老照片仍旧如此。
从巩义宋陵到南京明孝陵,再到广州白云山,老照片里放眼望去,几乎没有几棵大树。
好在,如今是大明前半叶,还没到晚晴那种究极内卷的破落模样。
而安南,更是森林密布,草木丛生。
不过,看着海防居民们大块大块烧那些在后世可以做实木家具的木头,朱祁镇心头仍在滴血。
于是蜂窝煤的制造,便被提上了日程。
一座蜂窝煤工坊迅速搭起了棚子,其核心设备是一台由蒸汽机驱动的冲压式成型机。
工坊内,机器轰鸣。
工人们首先将干燥的煤粉与一定比例磨细的黄泥混合均匀,为的是增加成型性和耐烧度,
然后,将其倒入巨大的搅拌槽中,缓缓加入河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