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明眉头一挑,似乎早有预料,
“宣。”
片刻后,孙承宗领头,几位"愤愤不平"的阁老鱼贯而入。
朱启明一瞧,哟,还真是那么回事,都挺急的。
几位重臣涨红着脸,生硬地行礼后,便由孙承宗率先开口,将奏疏中的道理又深入阐述了一遍,语气可谓沉痛而恳切。
李邦华、毕自严等人则从旁补充细枝末节,无外乎朝廷法度、祖宗成规、潜在隐患等等。
朱启明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御案,脸上看不出喜怒。
待几位老臣都说完了,殿内陷入一片紧张的寂静时,他才缓缓叹了口气,露出一副略显为难的表情。
“诸位爱卿……”
他沉吟着,“所言,确实有理。
是朕考虑不周,只想着尽快推行新政,为朝廷分忧,却忘了这‘名器’之重。”
他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惊讶和一丝期待,话锋顺势一转:“既然诸位认为由国帑支应更为妥当,更能彰显朝廷威仪,使新军新制名正言顺……那朕,便准卿等所奏!”
???
就这么……答应了?
孙承宗等人一时间有些愣神,他们准备了满腹的劝谏甚至抗争的言辞,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皇帝答应得太爽快,反而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朱启明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暗笑,面上却越温和:
“不过,户部的难处,朕也知晓。
毕爱卿,”
他看向毕自严,
“这笔新增的饷银工食,可能确保及时、足额放不?朕可不想看到巡捕营和环卫司的人,因为饷银拖欠而生出事端,那便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毕自严一听这话不答应了!
这是当我这户部尚书是摆设!
区区巡捕营环卫司,能费几个钱?
当下一拍胸脯,朗声道:“陛下放心!
臣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也绝不短了这支队伍一钱银子!”
“好!”
朱启明抚掌,“既然如此,此事就按卿等之意去办。
李卿,”
他又看向李邦华,“整肃京营、组建新巡捕营之事,刻不容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