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
"
"朕希望一个月后,能看到一支让人眼前一亮的京营!
有没有问题?"
三位勋贵一走,朱启明便毫不客气地向李邦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一个月?开什么玩笑!
皇帝的要求让李邦华目瞪口呆!
他内心一片冰凉,妈的!
就知道这"山芋"烫手,没想到这么烫手!
他苦着脸道:"陛下,一个月,这简直是逼着臣去跳护城河啊……"
朱启明早料到他有此顾虑,不由轻笑一声,摆了摆手道:
“李卿过虑了!
朕不是让你一个月把京营练成可以跟建奴野战的精锐。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厘清账目、裁汰老弱、安置人员、重整编制、初训新兵,凡此种种,千头万绪,都需要时间,必须循序渐进,急不得!”
李邦华闻言如释重负,连忙躬身:“陛下圣明!
洞悉万里,体恤下情!
如此,臣心中便有底了!
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眉头微蹙:
“只是……陛下,请恕臣直言。
这京营虽说虚额巨大,十不存一,但实额兵员,再怎么剔扒剔扒,估计也还有个一万八千的。
此番按陛下定的高标准严查汰选,裁撤下来无处安置的冗员,恐怕起码也得好几千人。”
李邦华忧色难掩:“此辈久在行伍,多半疏于农桑,不通匠艺。
一旦断了粮饷,没了生计,顷刻便成无根浮萍,数千万壮浪荡于京师善之地……臣恐其中若有奸猾之辈煽惑,或为生计所迫,必生事端!
非但京畿治安堪忧,若再被朝中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诽谤陛下推行新政‘苛酷寡恩’、‘驱民为乱’,则恐于陛下圣誉有损啊!
此事关乎京城安稳,臣,不得不虑,敢问陛下,对此可有圣断?”
朱启明听此疑问,不由赞许地看了李邦华一眼,当下抚掌大笑:
“哈哈哈哈!
好!
李卿果然老成谋国,思虑周详!
你能想到这一层,朕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