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这狗皇帝,做的真他么累!”
面对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朱启明一个头两个大。
他的心思早就飞到了张家湾大营,那才叫过日子——机床轰鸣,铁水奔流,空气里都飘着能改变世界的味道。
而不是在这四方盒子里,批阅这些通篇“要钱要粮”
的车轱辘话。
就在他内心纵横四海之际,王承恩拿着一根火漆封口的细竹管,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东江镇八百里加急密报!”
朱启明精神一振,从奏疏的尸山血海中抬起头,一把抓过竹管,迅拆开。
密报有两份,是孙传庭的亲笔,字迹刚劲,言简意赅。
一份是:“臣已遵圣谕,整饬东江,孔、耿二逆已如期出走,现已占据朝鲜济州岛。
东江军务已稳,下一步如何,恳请陛下天裁。”
另一份则让朱启明心头一动:"据臣的内线回报,其部登岛后不久,即与一股疑似倭寇之匪徒遭遇,生小规模冲突,俘获一人,余者遁海而逃。
此股倭寇出现之时机、目的颇为蹊跷,是否跟在辽东出现的倭寇为同一批人,有待查证。
"
卧槽,济州岛有倭寇?好得很!
朱启明不动声色,一拍大腿,抚掌大赞。
“好!
好一个孙伯雅!”
孙传庭的效率太高了!
这把刀,用得实在顺手!
他迅在心中估算着时间。
孔有德抵达济州岛,再到赵胜的消息传回皮岛,孙传庭再急报回京,这前前后后,少说也得半个多月。
朝鲜那边就算反应再迟钝,被人在自己家里占了窝,求援的使臣也该在路上了,甚至……已经到了京城门口。
这出驱虎吞狼的大戏,最关键的配角,该登场了。
朱启明眼中精光一闪,立刻下令。
“大伴,去礼部会同馆瞧瞧,朝鲜的使臣到没到?再传朕口谕,召孙承宗、袁可立、李邦华、毕自严、范景文、温体仁、杨嗣昌,来云台门见驾!”
“奴婢遵旨!”
……
云台门。
朱启明组建的内阁核心班底悉数到齐,一个个神情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