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周皇后心中警兆顿生,对方竟称自己为“弟妹”
?
如此自然,如此理所当然。
她强作镇定,冷声道:“口说无凭!
你若真是先帝,本宫问你一事,你若答得上,本宫……本宫就信你三分!”
“请讲。”
朱启明做了个请的手势,气定神闲。
周皇后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一个她认为绝不可能有外人知晓的秘密:
“陛下幼时,性子倔强。
有一年冬日,因贪玩不慎落水,被救起后高烧不退,却怎么也不肯喝药。
当时太后与宫人都束手无策,你……当时的天启皇帝,是怎样让他乖乖喝药的?”
此事极为私密,是她后来听崇祯偶尔提及的,连王承恩都未必清楚细节。
崇祯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这事儿,他自己都快忘了。
朱启明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甚至泛起一丝追忆往昔的柔情。
“原来是这事。
我记得。”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那天确实冷,他烧得小脸通红,嘴唇干裂,就是不肯喝那苦药汤子,说太苦。”
“我没逼他。”
“我让御膳房取来一小罐蜂蜜,又找来我做木工活时用的小木勺。
我舀了一勺蜜,对他说,‘你喝一口药,哥就让你舔一下勺子。
’”
“他将信将疑,喝了一小口,我便把沾了蜜的木勺递给他。”
“就这么一口药,一口蜜,一碗药很快就喝完了。”
朱启明说完,看着周皇后,温和地笑道:“我说的,可对?”
周皇后的脸色大变。
每一个细节,都分毫不差!
这……这怎么可能?!
她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
心中的惊涛骇浪尚未平息,另一个更冰冷的现实又涌上心头:
无论眼前之人是人是鬼,是真是假,他如今已能站在坤宁宫,由皇帝亲身作陪,这意味着什么?
宫外的侍卫没有动静,又意味着什么?
朱启明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