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下朝。
众大臣三三两两,全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同行。
但最近下朝,不论世家大臣还是李二心腹。
都在讨论一件事。
“你们说,太子殿下那边儿的中秋慈善午宴,能办好么?”
“说实话,真不好说,兵不在多而在精,整个长安城都在作诗,这可不是好事。”
“的确,要是只请长安的青年才俊,亦或者各路大儒前来,那也就罢了,把那些山野市井之人都翻出来,这能有个屁用?”
“要是人多就能作出好诗,那还要什么文会魁首?要什么孔家大儒?可劲生下一代得了呗!”
鄙视链之中。
这些当朝大臣,看不起那些自诩不凡的隐居之人,这是很正常的。
就像诸葛亮不出山的时候。
有不服的人也不奇怪。
你没搞出成绩,别人就看不起你。
什么隐士高人,和市井小民没什么区别。
王珪崔干等世家官员。
听到那些小官儿的话。
也都笑着打趣儿。
“山野隐居,无非就是本事与家室都落了下乘,不然哪儿有那么多高人大儒?”
“谁说不是呢,但凡有点儿本事的人,能不进朝堂施展一番抱负,为大唐百姓着想?”
“害,说白了,就是一群觉得自己能够治世之人,实际上却连百里小县都无法整治的穷儒罢了!”
“让这群人作诗,他们能作出什么?还想在中秋慈善午宴上大展身手不成?”
“天下的读书人,可都在我们世家这里,市井之人作出的诗,那也叫诗?最多算个童谣!!!”
“那位老兄算是说对了,兵不在多而在精,人多?人多要是有用,里边那位……”
这官员往后瞄了瞄。
众人都心知肚明的笑了。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李二皇帝,带着八百人就把大唐拿下。
人多,好像某种意义上,是没什么用……
听着后面那些世家大臣一顿讥讽。
王珪和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