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到深空之门的异常,熔炉核心的启动与危机,规则崩解体的狡猾攻击,次级节点的激活,锚碎片的作用,医疗官的单独任务,张小雅的规则之花从寄生到共生的演化,方舟核心能源的惊人传送,熔炉的神奇修复能力,直至穿越深空之门时的“叹息”感应……所有细节,在林志远沉稳条理的叙述、陈星宇补充的技术数据以及张小雅基于规则之花感知提供的独特视角下,层层展开。
科学理事们的问题极其犀利且深入:
赵启明院士(高维物理): “规则崩解体的‘模仿’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何种物理常数的复制?它们的行为模式符合我们定义的‘智能’还是更高层面的规则病毒?”
苏珊娜·卡尔森博士(先驱者研究): “你们提到锚碎片在关键时刻会‘传递’坐标或主动共鸣,这显示出其具有某种信息存储或交互功能。在规则崩解体出现时,它的‘信息存储’或‘信号发送’属性是否会成为安全隐患?”
李维教授(生命科学): “张工,你肩上的共生体,根据你的描述,它能实时感知广义宇宙规则扰动。这种感知对大脑的神经生理负载有多大?是否存在信息过载导致认知障碍或精神污染的风险?同时,它的感知精确度如何?是否能区分自然规则波动(如大质量天体合并)与非自然的崩解侵蚀?”
生理评估与规则之花研究: 张小雅的“病房”被临时改造成了研究观察中心。各种尖端传感器温和却又持续地笼罩着她和那朵花:高精度生物磁场扫描试图捕捉花朵与宇宙规则场的微弱共振信号;量子纠缠态成像仪努力构建规则之花内部的能量流通模型;数位顶尖的生物物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守在外面的控制中心,看着张小雅实时传输回来的、经由规则之花“过滤”和“解读”的地球轨道附近空间规则状态的……抽象模型。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规则之花本身的生理兼容性几乎完美。它对张小雅的身体不仅无害,反而在持续强化她的某些基础生命指标,包括细胞活力和神经反应速度。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张小雅主观反馈的信息:她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精神韧性去承受那几乎无处不在的、来自宇宙背景的“噪音”。方舟港自身的能量运作、超光速通信的脉冲、地球大气层内一场远在太平洋上的风暴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