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抵达应天和朱标的疑惑(2 / 3)

朱标招手:“标儿回来了!来,坐到朕身边来!”

    朱标顺从的走到朱元璋对面坐下。

    “如何?此次巡视山东可有收获?”

    “颇有收获,儿臣过青州时,见老妇持槐叶羹跪献道旁,十指皴裂似枯藤。

    “问之方知去岁大旱,今春雨迟,麦苗未及抽穗便遭蝗噬。县衙粮册犹记「丰年余粮三千石」,然开仓仅见鼠雀陈谷,霉气冲霄。小儿啼哭之声,竟比《洪武正韵》更锥人心。”

    这话一出,朱元璋率先皱了皱眉:“此去山东……标儿可是逢了什么变故?”

    往日朱标即便是巡查地方归来,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汇报当地百姓惨状和官员的无为。

    这次的朱标显然有些不一样。

    “儿臣只是觉得……当将民生疾苦放在首位。”朱标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脑海里却不由自主的浮现周维岳讲“百姓贪婪论”时的义愤填膺。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看来标儿真是遇到了什么奇人异事了,不妨和朕说说齐鲁此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章抵达应天和朱标的疑惑(第2/2页)

    朱标拱了拱手:“儿臣此去山东,先是到了莱州、登州一带,见到了倭患疾苦,又于返程途中深入青州等地,见到旱地千里,百姓民不聊生……

    “儿臣窃以为倭寇之患……

    “当在莱州府大开互市,允许外国商人与我朝进行贸易,同时设‘备倭都司’以防御倭寇……

    “青州因持续三个月的旱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儿臣也与地方官员商讨过赈灾对策,私以为以下几点可用……”

    这便是正式的汇报工作了。

    朱元璋一边听,一边默许的点头。

    对于这个儿子,朱元璋十分有九分的满意,这缺少的一分,大约便是朱标的性子了。

    在朱元璋看来,朱标性子还是稍显柔和了些。

    负责教导朱标的宋濂虽是儒家大拿,精通四书五经、治国方略及帝王之道,但也因此朱标被灌输太多儒家思想,性格上有些儒人独有的“迂腐”,常常呼吁劝谏朱元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

    父子俩也因为理念不合,时有争吵。

    朱元璋曾将一根带刺的棘杖扔给朱标,命其捡起,朱标因怕扎手而犹豫,朱元璋则借机教导:“荆棘刺手,我替你削平(指诛杀功臣),你才能安稳执掌天下!”

    朱标却反驳:“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尧舜之君不需拔刺”,暗指朱元璋的暴政才是乱源。

    朱元璋气得掷凳追打,朱标只能抱头鼠窜。

    这也是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