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中国人民的持久战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三分之二的兵力,太平洋战争的推进更是让日军丧失了太平洋上的空中优势。四面楚歌的日本法西斯挣扎着走进1945年。8月15日正午,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方面投入的兵力包括国民党正规军六百万,共产党正规军近百万,民兵游击队三百万,合计一千万
一、局部抗战阶段(1931-1937)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铁路,诬陷中国军队,全面侵占东北.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抗日救亡游行,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学生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这一运动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对当前青年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深刻的历史启示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促成国共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