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原万隆会议)在锡兰(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召开。
在1954年4月,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印尼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五国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召开首次总理会议。
在印尼共和国加入毛熊阵营的那一刻,锡兰就成了亚非会议召开城市的不二之选。
这也是印度的提议,比起在新德里举行,在锡兰科伦坡举行更符合印度的外交利益。
尽管印度是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之一,尼赫鲁与苏加诺更是亚非会议的发起人。但是,印度政府正探索不结盟路线,需避免被视作第三世界领袖而过度介入区域事务,从而引起殖民地国家、鹰酱和毛熊的注意。
将东道国让渡给锡兰,可以平衡印度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印度这么选择也有国内政治的原因,印度独立后面临克什米尔争端、经济重建等国内问题,外交资源有限。此外,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可能影响会议安全,而锡兰作为中立国更易协调各方。
而此时,印度与毛熊关系密切,而部分亚非国家,如埃及、叙利亚等,他们对毛熊阵营存有疑虑。
锡兰作为中立国的中立立场更利于弥合各国的分歧,确保亚非会议不被贴上亲近鹰酱或亲近毛熊的标签,避免意识形态的对立。
这次的亚非会议共有29个国家参与:包括阿富汗、中原、埃及、印度、印尼、日本、南华共和国等,覆盖亚洲和非洲大部分新兴独立国家。
本来缅甸也在邀请名单内,但因为内战的原因,缅甸的内战已经和冷战局势密切相关了,所以没有被邀请。
在亚非会议召开的时候,南华共和国也在召开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结大会,并开始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
长安城(越南河内),百草公园一号(法国殖民总督府)的会议大厅内,坐满了复兴党的高层。
“诸位,我们三年前制定的五年计划正式完成了,提前两年完成所有指标,这是值得庆贺的。”
在场的复兴党党员兴奋的鼓掌
啪啪啪……
啪啪啪……
李崇文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李崇文说道:“这标志着南华共和国将从战后的混乱和贫困中彻底走出来,可以开始有系统地推动南华工业化进程。”
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南华共和国从消极的援助依赖型经济开始转向积极的自主开发型经济。
南华共和国的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将会走上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国有企业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