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商人(5 / 7)

;"还有,我想再向安南捐一笔教育经费!"

    "可以,我们欢迎任何关心安南教育的爱心人士的捐款,另外我们会用陈老您的名字来命名一所学校,希望您不要介意!"

    陈德明高兴的说道,平白无故多了一笔经费,怎么能不高兴。

    "不会!不会!"

    "这笔捐款,我会尽快让人转过去的。"

    陈老先生听到陈德明的话很高兴,他没想到有一天会有学校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真是流芳百年。

    而其他南洋的华商在看到陈老先生的工厂赚到这么多钱,还加大了对安南的投资后。

    在陈老先生的担保下,他们也开始在安南投资建厂。

    他们这些南洋华商最开始的时候,是学习陈老先生投资橡胶领域的,赚到钱后,他们加大了对安南橡胶厂的投资,民营的中小橡胶制品厂相继在安南建成。

    因为鹰酱军需订单的增加,导致安南的原材料不够了,只能从南洋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加工成工业品后,出售给鹰酱。

    通过南洋华商在当地的关系,南洋无数的橡胶被运到了安南琅琊(海防)的橡胶工厂,之后加工成工业品,再通过琅琊港的港口,将货物运到半岛的釜山港交给鹰酱的后勤部门。

    安南和南洋各国的橡胶产业链迅速形成,这进一步加深了安南和南洋各国的经济联系,为未来安南的出口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让李崇文发现这些南洋华商的价值,他们不仅可以投资建设安南,还可以解决安南的纺织品出口到南洋各国的困难。

    只要能打开南洋各国的市场,那么安南就可以获得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还是在家门口的市场,安南的工业化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像陈老先生这样的,特别是一些从中原逃出来的。

    比如说一些经商的民主人士,在中原的时候,他们可以用民主人士这块招牌来为他们谋取利益。

    所以,在来到安南后,他们也想利用民主人士这块招牌从复兴军手里分一杯羹。

    他们这些人认为李崇文他们不过是一群当兵的,根本不懂经济也不懂工业建设。

    安南想要发展起来,李崇文就必须依靠他们这些民主人士。就算李崇文把复兴军的军官调到政府成为官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时候只要安南的经济和工业建设出现问题,李崇文就会向他们让步的。

    长安城的一栋别墅内,一些挂着民主人士牌子的商人在这里聚会,商讨安南的指导性计划经济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

    "马上得天下,可不能马上治天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