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双手高举过头,恭恭敬敬地朝李世民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惶恐:“重造户籍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实乃关乎国计民生之重大举措,切不可贸然行事啊!还望陛下能广纳众议、三思而后行。”
温彦博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如炸开了锅一般。
紧接着,又有六七位大臣接连从朝班中挺身而出,他们个个义愤填膺,言辞如利箭般激烈。
有的慷慨陈词,细数重造户籍可能引发的种种弊端;
有的声泪俱下,恳请皇帝收回这看似仓促的成命。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声、劝谏声此起彼伏,乱作一团。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阴沉下来,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阴云密布。
他目光如炬,冷冷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声音低沉而威严:“朕希望你们能尽心辅佐朕,而非妄图左右朕!”
李世民掷地有声的话语甫一出口,偌大的宫殿瞬间陷入一片死寂,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满朝文武皆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公然提出异议。
众人虽缄口不言,心中却未必真正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决定。
嘴上不便表露,不代表心里就甘愿顺从,自己的嘴不能说,那就借别人的嘴说好了。
王珪轻咳一声,那声音虽轻,却似在寂静的殿堂中激起了一丝微妙的涟漪。
李泰的嘴角微微一撇,那细微的动作稍纵即逝,却难掩其内心的波动。
“父皇。”李泰低垂着头,缓缓走到大殿中央,恭恭敬敬地朝上拱手作揖,“长史命我进言,恳请父皇能对重造户籍一事再三斟酌。”
李泰话音未落,殿中几位大臣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王珪原本低垂的眼睫猛地一颤,执笏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李世民目光如电,在李泰与王珪之间来回扫视,忽然轻笑一声:“朕的傻儿子倒是实诚,连‘受人指使’这样的话都说得这般坦荡。”
李世民指尖轻叩龙案,每一声脆响都让朝臣心头一紧,“只是不知,这是你哪位长史的意思?”
李泰府中长史众多,就像学堂里的教书先生不止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