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己的态度必须明确,无论是出于公心、出于私心还是出于感情,自己都肯定站汝南这边,不可能站李元昌那边。
“二郎,到地方了。”云海在轿外一声报,轿子缓缓地停了下来。
李泰搭着云海的手下了轿子,他轻轻地扽了两下衣裳,抬头看了看亮得有些耀眼的繁星,刻意地向下压了压嘴角。
他抬腿踏上台阶,急匆匆地迈过门槛,脚步又轻又快地向室内走去。
长条形方桌的一角,孤零零地摆着一盏宫灯,静静地散发着惨白的光芒。
寒风扫过窗棂,呜呜咽咽地作响,似有一缕幽魂在低泣,与那凄白的光芒在这风声里摇曳不定。
李世民的脸色沉得跟个墨盘似的,他斜坐在方桌之后,看上去满身的疲惫与沧桑。
李泰走到近前躬身一揖,轻声说了句:“见过阿爷。”
“免礼,坐吧。”李世民有气无力地一指桌角处的椅子,李泰便无声地坐下了。
“青雀,你觉得这个李元昌,该怎么办?”李世民没做任何的铺垫,开门见山地抛出了他的问题。
李泰毫不迟疑地吐出两个字:“严办。”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李世民伸手拿起桌子上的几张纸往桌角一丢:“你看看这个。”
李泰拿起纸,简单地捋了捋,一字一行地往下看,不出所料,果然是李元昌的供词。
李世民命长孙无忌、萧瑀等六个大臣一起审问了李元昌以及其他相关人等。
很快演武场上的一幕就被复原了出来,真相稳稳当当地化作了笔尖下的墨,一滴一点地凝结于白纸之上。
就汝南被刺之事来说,仅凭着这些口供,就可以定李元昌的罪,贬为庶民算是轻饶,判个死刑算是合理,稍加重一点就够抄家的。
若口供里只是这些,李世民也就不会喊李泰过来了。
李泰看到后面才知道,李元昌为了活命,疯了一般地举报太子的种种过错。
大唐律法白纸黑字写得明白,如果谁检举揭发他人且情况属实的话,那就可以根据举报事件的大小论功行赏。
李元昌可没有讨什么赏的想法,他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