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屑的词汇,皆道魏王乃是轻浮浅薄之辈。
这阵风刮得虽然又猛又快,但是一丝风声也没有刮进李承乾的耳朵里,他对这件事是毫无所知。
高季辅一看这么多人轻视李泰,这对太子来说是好事啊,这不得借着机会往前推一把?
把李泰搞臭,那太子的东宫主位就更稳了,虽然谁也没有证据说李泰对太子的位置有野心,但是谁还不得对他有点防范的心思呢?
毕竟他也是皇嫡子,而且才华横溢又深得圣宠,不管他对太子这个位置有没有野心,他都对太子这个位置有威胁。
风险问题就是隐患,隐患就必须提前预防,并且斩草除根,绝没有养着隐患的道理。
向李泰出手这种事,用脚后跟想也知道必定是深得太子之心的,而且谁先出手谁就抢了个头功,后来的别想居上,那就是跟风而已。
机会来了的时候,要及时的把握住,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于是高季辅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地写了一封奏章,对李泰一顿口诛笔伐之后,要求皇帝降低亲王的礼秩。
高季辅的才华堪称人间第一流,要知道中书舍人是专门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书的,通常皇帝话音一落,诏书就得随之而成,而且不能出半点差错,才华稍欠的人是顶不住这高压的工作的。
一封奏章写得如同战斗檄文一般慷慨激昂,字迹力透纸背,语句朗朗上口,他相信皇帝一定能准他的奏章。
这事表面上是因为李泰过于傲慢惹起了众怒,高季辅才上书进谏请求降低亲王礼秩,事实上这就是高季辅替太子出手收拾魏王。
那手都出了,人情能不要吗?高季辅拿着写好的奏章,不去见皇帝,先来见太子。
高季辅把奏章呈给太子先过一遍目,你看看我这文采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润色的地方没有?
他就是要让太子知道自己的忠诚以及远见,我是第一个想到这么干并且直接就干了的人,这功劳簿上可是我的头功,你千万别记差了。
李承乾见他有奏章呈上,急忙起身离座,笑呵呵地上前双手接过来,先请他坐,后展开奏章慢慢地看了起来。
一份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