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苏烈请战(2 / 3)

的话,人家能信吗?

“我是奉祢将军之命前来汇报的,我说的可都是实话,绝对没有半个字的谎言。”他急忙冲着李泰深深一揖,赶紧说道:“或许刘将军派的送信人还在路上也未可知。”

“哈哈哈哈”黑齿俗谚一句逗笑了半个金殿的人,并没有人怀疑黑齿俗谚说的是谎话,更没有人相信刘仁轨、刘仁愿会派人进京送信。

在黑齿俗谚看来,百济都有人造反了,这事还不大吗?但是在刘仁轨、刘仁愿二人的眼里,这能算得上是事吗?

只不过是百济有人离开都城另立新王而已,他们俩要么是懒得管,反正百济也是自治的,只要他们按时向大唐纳贡,他们才不在意是谁当新王。

要么就是直接出手干预,这点小事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向朝廷上表的。

苏烈两百破过两万,陆清一百二十人干翻过一万二千人,王玄策一介文人还有一人灭五天竺的战绩,他们俩好歹也是武将吧?

他们不要面子的吗?对付个百济内乱,他们宁愿战死也不会向朝廷申请支援的。

如果朝廷能收到他们两个的奏表,那一定是他们出手平定了百济的叛乱,上表汇报一下平叛过程。

李泰自然也不在乎百济,他恨的是倭国,而且恨得毫无理由,倭国与大唐隔着大海,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倭国留给大唐人的印象就是海外有个小人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长得都很矮小,仅此而已。

李泰不一样,他从骨子里就讨厌倭国,心里一直存着要消灭他的念头,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收拾他。

一个是由于没什么来往,也找不着茬,再一个自己毕竟只是太子,还不敢任性得太明目张胆。

现在总算是能揪到一点跟他有牵连的地方了,他把百济的质子给放回来了,这就足以证明他干涉了大唐的内政,那么让他亡个国、灭个种的话,没毛病吧?

“倭国把扶余丰送回了百济,说明他们是支持扶余丰称王的,也就是支持百济叛离大唐的意思,此事若是置之不理,叫天下人如何看得起大唐?”

李泰不想在百济这两个字上纠缠个没完,他把矛头直指倭国,倭国已经踩到我们的红线了,你们有点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