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一出来。
各个朝代位面的古代数学家们,纷纷抬起了头。魏晋位面,正在注解《九章算术》的刘徽。
南北朝位面,正在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
正在研究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朱世杰,等等。在看到这道题的一瞬间,大家皆是一愣。
可而后对数字敏感的他们,马上想到了一个答案。那不是9吗?
可是很多人却又觉得,选拔国家人才的题目,怎么可能如此简单。“图推是何意?”
很快,众人都发现了这道题的重点。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和朱高炽、朱高煦父子,外加上一个外孙朱瞻基。
四个人抓耳挠腮。
想了半天也想不到一个准确答案。
朱高炽道:“爹,应该是9吧?前面每一个数字,都要比上一个数字大2。”
朱棣不擅长计算,只能微微颔首。
四人于是将目光齐聚穹幕上。
【很多人看到题目后会直接就选择B选项,1、3、5、7、9,数差为2,多简单的题目。】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道题前面,写的可是图推,这并不是数推题目。】
【如果是数推,选B绝对没有一点毛病。】
【但如果是图推,就只能选择C选项。】看到穹幕给出最终答案。
历朝历代古人当即震惊了。
很多精通于算数的账房先生、学子们,都选择了B。
可没想到却来了个大反转。
古人们心中皆是疑惑: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
【本题考查的是图推中的开闭性,即图形是开着的还是闭合的。】
【换句话说,就是图形中有没有闭合的空间,如果没有闭合的空间,那就是开着的。】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看了看下方同样满头雾水的朱高炽与朱高煦。整个人头皮有点发麻。
后世考公职需要这么绕弯子?他认为这考题有些刁钻了。
不仅仅是他,不少古代的数学家们,以及饱读诗书之人。这一刻都感觉像是在听天书。
后世的知识体系,对于他们而言,完全超纲了。
【第二题。】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D、四人都去了。】
战国位面。
公孙龙正在完善自己的“白马非马”之辩。可当他看到这一道考题后。
饶是以他强大的辩论逻辑,也差点被绕晕。好在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思维逻辑的分析能力。仅仅片刻后,他便理顺了这道题。
而后公孙龙才长吁一口气,唏嘘道:“真是堪比山路十八弯。”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
这样的推论非常有意思!
公孙龙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他马上想到了在辩论中如何运用这种推论法。
【解析:本题考察复言命题推理。】
【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以四个人的话作为根据,要求选项不能与四句16中任何一句冲突。可以使用代入法验证选项。】
【A项乙丙都去,由乙的话可知乙去丙一定不去,矛盾。】
【B项只有甲一个人去,根据丁的话可知甲去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