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揭秘华夏延续千年的思想战争!两次儒学大变革!孔子懵了!(1 / 4)

高空巨幕中。

视频刷新。一个新的视频出现:

【华夏延续千年的思想战争——被篡改的先秦学派与两次儒学大变革!】

春秋战国位面。

孔子看着高空巨幕中的这一行大字,心头微微一震:“思想战争?”

“被篡改的先秦学派?”“儒学大变革?”

作为儒家初代圣人,这几个关键词让他对接下来的视频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

【在华夏古代历史上,除了皇权与王朝的更迭之外,还出现了一场贯穿千年的思想斗争。】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因为生产效率低下,信息相对闭塞,所以导致单一国家能够统治的疆域存在上限。】

【疆域一旦超出限制,就不能做到上通下达。】

【长期的信息隔绝,就会致使边境沦为不牧之地。】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看到这里,微微颌首。

对于后世之人的这一番观点,他心中是比较赞同的。

因为他已经实际感受到这一点了。

随着大唐疆域的不断扩张,他真切感受到了管理难度的不断提高。

比如西域都护府距离中央朝廷极远,就算是快马加鞭,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也得耗费不少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朝廷压根无法及时掌握西域都护府的情况,更别说良好管理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当地官员的自觉管理。

李世民已经可以想到,如果大唐疆域进一步扩张,向着西域都护府之外的地方延伸。其管理难度将会倍增。

或者说,中央朝廷就压根没法去管理这些地方,最后只会沦为名义上的领土。这也就是后世之人所说的单一国家统治疆域存在能够统治的上限。

想到这里。

李世民想到了后世的汽车、高铁、飞机等神奇交通工具。如果大唐有这些神物,还会存在疆域管理上限吗?

李世民在心中想象了一下他坐飞机巡视大唐疆域的场景,觉得这个上限可能不会有。

【因此,在商周两朝,就算天子国和诸侯国已经形成了绝对的实力差距,但还是只能采取分封的模式。】

【也就天子将国土分给其他诸侯,各诸侯国独立自治,以此来降低管理上的压力。】【想让列国实行自治,就要保留他们的军权、行政权以及土地管理权。】

【可是,保留这些权限又避免不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大秦位面及之后的诸多朝代位面。不少皇帝微微颌首。

这种情况,他们很能理解。

不要说分封制下存在这样的问题。

就算是在大一统王朝,如果让一个地方官员同时掌握了财权、军权、行政权,那其很大概率会滋生野心。

就比如大唐的节度使,最后就成了割据的藩镇。

【该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来解决分封诸侯的弊端,就是先秦思想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包括后来诸子百家的争鸣,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至此,也就引出一个关键人物,西周的丞相周公旦。】

【他发现分封制的弊端后,就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礼乐制度。】

【大意按照天子、诸侯、清大夫以及臣民的等级秩序,制定了不同的礼乐标准和规范。】【目的就是从整个社会制度上彻底断绝诸侯篡位的合法性。】

【其实也就是要让社会达成一种共识:“天子是上天之子,诸侯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篡夺或自称天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