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基建种田,爹,咱们先定个小目标! 第三十一章:墨非投效(2 / 4)

国时那般显赫,但其重视实用技术、擅长守城器械和机关巧器的传统犹在。这简直就是打瞌睡送来了枕头!

    “好!好!我天工苑正需要阁下这样的人才!”赢昊大喜,也顾不上客套,直接指着那还在冒烟的窑炉问道,“墨兄弟来得正好,你且看我这窑炉,欲求高温而不得,可有良策?”

    墨非走到窑炉边,仔细观察了一下结构,又看了看使用的木柴和那简陋的进气口,伸手感受了一下烟气的温度,眉头微蹙:“公子,此炉结构松散,柴火热量不聚,更兼鼓风不力,烟气带走大量热力,故温度难升。”

    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一句话就点出了要害!赢昊眼睛一亮:“鼓风不力?现有的皮橐(皮囊风箱)我已然发觉其效率低下,墨兄弟可有改进之法?”

    墨非自信地笑了笑,放下行囊,从里面取出几卷皮纸草图和一些小巧的木制模型:“公子请看,此为草民闲暇时琢磨的几种鼓风装置。皮橐之力,在于往复挤压,然其气路单一,风力断续。草民设想,或可制作多囊并联之橐,以连杆机关驱动,使其交替鼓风,则风力更绵长均匀。又或,可仿水车、风车之理,制作以人力或畜力持续转动之扇叶,风力或可更强。”

    他一边说,一边摆弄着模型,讲解着其中的机械原理。赢昊虽然对具体结构不甚了解,但“多囊并联”、“持续鼓风”这些概念,让他仿佛看到了希望!这正是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

    “妙啊!”赢昊兴奋地拍手,“就依墨兄弟之法,我们尽快试制这改进的鼓风设备!”

    有了墨非的加入,天工苑的技术力量顿时增强。墨非不仅带来了建议,动手能力也极强。他与鲁午,这一老一少,一个经验丰富,一个思维活跃,竟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选取了结构相对简单的多囊皮橐方案,利用现有的皮革、木材和少量金属件,开始动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