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选不就来了,转嫁给所有愿意花费高昂学费报名的人啊。”
“至于你说会不会有人愿意报名,那你的担心纯属多余,那些勋贵子弟的作用不就凸显在这儿了吗?”
“我大唐有的是有钱人,同样有的是愿意花大价钱,让自家小辈和朝中勋贵子弟相结交的有钱人。”
“我就问你一点,对于一个做了半辈子买卖,攒下了大量财富的富商而言,让他花费一笔大价钱,然后把自己儿子送到国子监读书。”
“在读书学习的这么一段时间内,有机会近距离与朝中诸如长孙尚书、房相国等人的子侄相结交。”
“老哥,你说这样的事划不划得来?”
虞世南:“……”
沉默了半晌之后,虞世南还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毋庸置疑,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可以说是千金不换。”
“别说是那些富贵商人了,就算是世家大族,乃至朝中五品左右的官员,在听到这样的机会之后,恐怕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挤破脑袋把自家的子弟送到国子监去。”
王辰立马打了个响指,然后有些得意的笑着说道。
“这不就妥了吗?”
“这些人的高昂学费一交,还愁请不到名师,买不到典籍,付不起衣食住行的费用?”
其实王辰给出的这个发展建议,看似是在给读书人便利,给勋贵大开方便之门,而打压那些有钱人。
然而事实上,这个方案对于社会各界的有钱人来说,才是真正的天大恩惠。
相比于任何渠道都找不着,这些有钱人更愿意撒钱,换一条晋升之阶。
这隐约之间也能折射出大唐的现状。
勋贵自然是无需多言,那是社会的最顶层,也是上流。
而有钱人,但是没有贵族身份,没什么根基底蕴,只能称之为中流。
身处中流的自然是想尽一切办法,花钱买地位,努力和上流之间相互结交,把自己装扮成上流。
既没有钱又没有身份的,那就是靠读书。
读书改变命运,自从有科举制以来,这句话从来都是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