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在防御方面,两艘战舰的水线装甲厚度也还算不错。前者的水线装甲厚度为240毫米,主炮塔装甲厚度为34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度为300毫米。后者的水线装甲厚度为268毫米,炮塔装甲厚度为254毫米,司令塔装甲厚度为315毫米。
相比之下,奥匈帝国海军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以及‘卡约杜伊里奥级’战列舰,‘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和‘但丁阿利格伊切里’号战列舰,虽然也同样属于多炮塔神教的产物。但是,在性能上却要差不少。不仅主炮口径更小,装甲防御也同样更为薄弱。
‘联合力量级’战列舰装备12门45倍口径305毫米主炮,水线装甲厚度为28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为305毫米,司令塔装甲厚度为356毫米。
‘卡约杜伊里奥级’战列舰装备10门44倍口径320毫米主炮,水线装甲厚度为25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为28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度为260毫米。
‘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装备10门46倍口径305毫米主炮,水线装甲厚度为25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为28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度为280毫米。
‘但丁阿利格伊切里’号战列舰装备12门46倍口径305毫米主炮,水线装甲厚度为25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为25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度为280毫米。
至于奥匈帝国海军装备的数量庞大的前无畏舰,则根本就不用看了,都是已经完全过时的垃圾而已。这些前无畏舰对日耳曼帝国海军的主力舰,根本就构不成任何的威胁。真要是打起来的话,只会一艘艘的被日耳曼帝国海军给击沉,成为日耳曼帝国海军的战果的。
可以说,不管是主力舰数量,还是主力舰的性能,奥匈帝国海军都完全处于劣势。他们想要在这一战当中打败日耳曼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那根本就是妄想。
实际上,安东豪斯上将以及奥匈帝国海军的官兵们,也都非常明白这一点。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还是决心同日耳曼帝国海军一战。其目的,无疑是为了维护奥匈帝国的荣耀,彰显奥匈帝国海军的血性,他们要让日耳曼帝国和全世界都知道,奥匈帝国海军和陆军完全不一样。奥匈帝国的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