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皇帝登基的时候,已经翻了倍。
当然,这个税收还是有水分的。
其中一个大头,来自于登莱铸币所的铸币税。
一两白银铸币两银元,这对于财政来说几乎是魔法一样,通过这样实现的增长并不是长久的。
一是大明这个白银黑洞,会吞噬周围的白银,低成本的白银很快会枯竭。
另外如今稳定的币值,是因为大明的欠账,在登莱铸币之前,大明一直处于货币紧缺的状态,这些银元加速了商品流通,满足了交易的需求,所以才能锚定一个这么高的价值。
但是银元的需求也不是无限的,当市场上的银元达到一定数量之后,铸币税也就会降低。
另外一笔大的收入是市舶税,但是这笔钱都是入皇帝的内帑的。
当然,隆庆皇帝还是比较体恤外朝的,每年也都会从市舶税中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外朝,大明武监的费用、京营新军的费用,还有皇家的水泥厂、炼钢厂,都是从这里来的。
最后一个上升的就是商税了。
虽然只有两省一府征收商税,但是商税的增长还是非常可喜的,而且这笔钱是掌握在户部手里的。
张居正念完了收入,又开始念支出。
朝廷收钱多了,但是花钱也多了。
几次战争的人员军饷变少了,阵亡抚恤也少了,但是军费开支还是增长了。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大明战争对于军需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