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喜得贵子(6 / 10)

bsp;范宝贤又低头思考了一下,觉得范宽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京师和直沽不远,但是携带大量银钱出行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如果能兑换成银票出行,可以贴身存放,也可以避免被沿途官吏盘剥。

    范宝贤最终下了决心说道:

    “那就在直沽和京师分别创办范氏票号,先从我们范氏开始,用票号结算银钱。”

    ——

    涂泽明写给苏泽的信中,讲的也是市舶司的票号。

    苏泽只能说,登莱市舶司镇守太监张诚还真有点东西,早期的银行结算业务给他弄出来了。

    明末清代出现的票号,除了是结算机构之外,其实也承担了信用货币发行的功能。

    银票这种商票,其实也类似一种纸币。

    当然,这种民间自发的纸币问题很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明宝钞信用破产后,官方发行纸币的几次努力全都失败了。

    苏泽也没有激进到要发行纸币的地步,张诚在各地市舶司搞的这个银票,不仅仅可以节约银钱流通成本,同样可以用来吸收民间资金。

    苏泽提起笔,开始思考给涂泽明的回信。

    苏泽首先还是建议开放市舶司的票号,让民间商人也可以使用票号的功能。

    苏泽也提出了一种三联银票的防伪手段,并且使用《乐府新报》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