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礼叹气的原因,是这份来自高拱的纸条。
高拱写给他的纸条上,只写了一个名字,潘季驯。
身为工部尚书,雷礼的政治嗅觉已经十分灵敏了,他明白高拱的意思,就是要重新启用潘季驯。
潘季驯在丁忧之前,已经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辅佐前任工部尚书朱衡治黄了。
所以潘季驯这一次启用,肯定是要授工部侍郎的。
当然,工部是可以有多个侍郎的。
但是潘季驯和王之桓两人都是锐意进取的人,如果都在工部,怕是整个工部都不得安生。
这也是为什么雷礼要让王之桓外任淮安的原因。
两个工部侍郎,一内一外,工部才能团结。
当然,雷礼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工部内部的稳定。
雷礼也是真心认为,王之桓现在这个样子,并不适合担任工部尚书。
之所以雷礼这么想,除了刚刚实地经验缺乏的原因之外,王之桓的性格太直,做事没有回旋余地,也是雷礼觉得他不适合的原因。
雷礼长长叹了一口气,工部尚书被人尊称为“大司空”、“大营造”,但实际上这就是个苦差事。
居中调节,协调预算,还要在皇帝的要求下,在工期之前完成工程。
雷礼是建筑专家,生性严谨,业务扎实,在这个位置上也是如履薄冰。
&n